邮票收藏
集邮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收藏资讯 >

邮票的起源

来源:我爱集邮网 发布于 2014-09-04 阅读
   邮票不仅是人们为寄发信件而付讫的邮政价值标志,而且它还具有收藏意义一价值增值意义和艺术欣赏意义:目前我国集邮者据称上千万,他们从事着这种在世界上最受欢迎、也最为普及的收藏活动。

  “邮票”,已成为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一个词语,可谓家喻户晓。但英文“邮票”一词的正式创用,最早在何时出现,是集邮界至今未解的一个谜。

   邮票的发明人是英国的罗兰.希尔,他在设计邮票时,虽然postage和stamp两个单词早在英文中存在,可惜当时没有组合起来使用,在文件上只好用标签(label)这个单词来称呼“邮票”。当黑便士邮票问世后,因图案用的是维多利亚女王头像,英国人触景生情,就称邮票为“女王之首”。不久邮票传到中国,中国人也来一个形象化的叫法,称之为“人头”或“老人头”。日本与中国为近邻,信件来往要频繁 —些,乃称日本邮票为“东洋老人头”。外国殖民者入侵中国,耀武扬威,国人恨之入骨,骂做“洋鬼子”,移植到邮票上,故也有人 将邮票贬称为“鬼头”。1878年中国海关奉旨试办近代邮政,同时也印制了以龙为图案的邮票,后来称之为大龙邮票。在这之前的1863年,上海工部局也曾发行过龙图票,习 惯称“工部大龙”。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神圣的,于是改称邮票为“龙头”,很富有中国风味。

   在邮票名称没有统一之前的我国早期的书刊上,曾有多种 名称,如海关的公告上曾称“信票”、“信资图记”、“图记纸”;同时 期的杂志上则称“印图”、“国印”、“信印”等。

   使用汉字的国家,如日本称邮票为“切手”,早年的旅日华侨商人则称邮票为“佛头”,与“人头”有异曲同工之妙。朝鲜的早期邮票上曾用过“邮标”的名称。

   邮票常被官方称为“有价证券”,因此它与钞票、公债券、支票相联系,而称邮票为“邮资券”、“邮券”、“代邮券”和“邮钞”等。

   最有意义的是保加利亚社会活动家季米特洛夫把邮票称为“国家的名片”,可说是对邮票最崇高的称号,最具卓识的评价。

标签:
更多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黄寺大街23号  电话:15210093958 (微信同号)
    •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17063号-1
    • 版权所有:爱集邮网 2013-2025
    • 声明:网登载内容来自报纸、网络、新闻等等,文章及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偏向,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