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收藏
集邮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收藏资讯 >

邮坛写春秋

来源:我爱集邮网 发布于 2014-11-01 阅读
    丙子年伊始,我收到了郭润康 先生寄来的一大包邮票收藏资料。他 在信中告知,在他从事邮票收藏65年 之际,科普出版社隆重推出了他的 《集邮传真》一书。而此前不久,贵 州地区老年集邮联谊会汇编的《方 寸映晚霞》一书,也由郭润康的老 友、集邮家吴鸿钧寄赠于我。此书 中,郭润康的邮文占了一半篇幅。

   与《集邮传真》的回忆性文章 相比,《方寸映晚霞》里郭润康的邮文重点是介绍邮识,涉及面较广。 郭润康集邮一生,写作一生,65年 来在海内外发表邮文不下3000邮坛写春秋篇,散见于上百种报刊,但因种种原因,一直无法汇集成 书。这两年连出两书,并将有著作续出,可算了结他“春华秋 实,弘扬邮事”的夙愿了。

   郭润康自1942年起就提倡健康的集邮活动,并以身作 则,在邮坛有极高的威望。在早年人们公认的“中国邮坛十 老”中,他是仅存的一人,而目前公推的“邮坛新五老”中,郭 润康名列第一。他现为全国集邮联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 员,国家级邮展评审员,虽是古稀高龄,仍然在为中国的集 邮事业劳碌奔波。

   中国邮坛先驱当今邮坛泰斗郭润康笔名邑丹,1917年2月2日出生于江苏省丹阳 县。15岁时,他到安徽蚌埠五洲药房当学徒,药房经营西药, 常有英、美、日、法、荷兰等国的药品和宣传材料寄来。一次, 在打扫卫生时,他突然在屋角发现了一堆旧信封,上面贴满 了花花绿绿的外国邮票,他第一次从邮票上看到了美国的自由女神,见到了塞纳河美丽的风光和绚丽多彩的日本櫻 花,立即被那些精美的小画片迷住,从此开始了集邮。

   和所有的邮票收藏者一样,郭润康在邮票收藏的初期,是见啥集啥,走了一段弯路。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辗转迁徙到武 汉,结识了资深集邮者林良斐,林见他集邮十分专心和认 真,便向他介绍了世界集邮状况和如何辨别齿孔、版别和归 类等知识,使他僅得了世界之大,一个人财力、精力有限,不 可能集尽天下之邮。从此,郭润康将重点放在了集中国邮粟 和宣传邮识方面。1938年底,郭润康再次回到责阳五洲药 房。几经流离颠沛,他随身带的物品所剩无几,但集邮册却 完全地保存下来。

   当时,大后方的贵阳市,汇集了许多邮票收藏精英,他们相 互切磋邮识,同感有成立集邮团体的必要。于是郭润康1942 年与30多位集邮者成立了 “金竹邮票会”,主编《金竹邮 刊》、《黎明邮刊》和《万寿邮刊》。他用汾阳、绿衣、郭君等笔名,在40年代我国的著名邮刊《甲戌》、《国粹》、《新光》等上 发表了许多有见地的文章,被誉为“文驰邮林”。60年代台湾 集邮家公孙柳先生在《邮人邮事》一书中赞郭润康:“致力近 代票,颇有造诣,尤喜钻研,辑录资料殊多,著作如林。文思洋 溢,下笔千言,瞬息立就,先后主编金竹、黎明、万寿三邮刊, 为抗战时后方水准较高之邮人精神食粮。”邮坛元老叶季戎 也于1995年在《邮坛忆旧》一文中写道:抗战)胜利以后, 每因《邮苑》需稿,求其相助,斯时润康兄早已闻名于邮林,但 每求必应,主要是才思敏捷,千言立就,有以致之。”郭润康以 学徒出身,不髙的学历,能在中国邮坛上独树一帜,并非天 才,而是靠勤奋得来,靠远见卓识得来。

   1944年,郭润康收集到一套“抗战军人纪念”邮票,这是 第一套人民邮政的纪念邮票,由晋察冀边区于1938年发 行。主图是一位手持步枪跑步的八路军战士。该枚票仅仅使 用了三四个月,存世量很少,十分珍贵。一位邮友向他告诫: “你别高兴,这是共产党的,小心点嗤! ”此时,郭润康的朋友、 著名集邮家钟笑炉刚因在上海《近代邮刊》上介绍解放区票 而被国民党警察局传讯,连卖票的人也被叫到瞥察局追训一 番。郭润康不为所动,将邮票包好,一直珍藏到解放后。

   郭润康于40年代在《近代邮刊》连续刊登《邮学辞林》, 依照一般的辞书分类方法,举凡邮学专用名词术语,习用俚 语,邮坛人物,集邮组织以及有关邮学的一切著作,均广采博 收,开我国邮学研究和邮书编辑之先河。提携后学不遗余力。郭润康嗜邮一生,他的学生遍及全国,自己的四个子女 却对集邮不感兴趣,他常常为自己的事业后继无人而担忧。

   “文化大革命”开始,他更为自己所集的8大箱邮品犯愁,生 恐被当成“四旧”一扫而光。他考虑再三,决定将邮品无偿献 给贵州省博物馆,但博物馆一时未给答复。他只好将一包民 国时期的人头像邮票先交给本单位领导,两册孙中山邮票专集寄给当时的国家副主席宋庆龄,请她转给上海孙中山故居 纪念馆。又亏得他平日人缘关系极好文革”中才幸免于难, 从而为国家保存了珍贵的集邮品和集邮文献资料。

   郭润康在邮坛,与张包子俊一样,被称为“有求必应的大 好人”,他长年累月为各地集邮者办事,解答疑难,每天要回 复30多封来信,除特殊情况外,他都是来函必复。不少小青 年初办邮刊,请他题字或题写刊头,他从不摆架子,总是尽量 使人满意。有些民间邮刊约他撰写专稿,并事先声明无稿酬, 他也不计较,照发不误。他说我的集邮宗旨是尽力之所及, 助人为乐。”1952年,一位朋友从北京到他家,希望得到那枚 珍贵的“抗战军人”邮票,郭慨然相送。他的几十枚“金猴一 世”票,也是东送西给,最后自己一枚也没有了。众所周知,猴 票如今的市价每枚已达500余元,“抗战军人”票,没有数万 元休想问津。然则朋友之情岂能以金钱道哉?还有更感动人 的事呢。

   1985年,郭润康已是68岁高龄,研究邮品,许多方面已 力不从心。他环顾邮友之中,唯有比自己小13岁的贵州修文 县的任尔勤是集邮有心人,肯下功夫研究邮学,便毫不犹豫 地将自己几十年收集的邮册、资料、封片全部赠予了任尔 勤。任尔勤从此成为当今国内邮学资料收藏最丰富的邮学家 之一。这一行动震动了邮坛,众人无不为郭润康高尚的邮徳 所感动。任尔勤从1945年开始集邮,主集区票、新中国票、邮 政史,特别注重邮学书刊的收集和研究。1986年分别加入新 加坡牛车水和菜市两个集邮会,为两会会刊及香港《邮票世 界》撰稿,巳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集邮文章100多篇。他历任 贵州省集邮协会常务理事和学术委员,贵阳市集邮协会副会 长。在得到郭润康的赠品后,他的邮集多次在市、省和全国邮 展获奖,不愧为郭润康的好接棒人。邮坛“杂家”更难得郭润康的集邮资料究竟有多少?

   1987年11月7日,为祝贺郭润康从事集邮活动55周 年,贵阳市工人文化宫、邮票收藏协会和市职工邮票收藏协会三家联 合在工人文化宫举办了一次“郭润康集邮资料展”。300多个 邮票贴片、实寄封片等,分装于50个展框,挂在展厅四壁; 600多种集邮资料,排列在8张桌子上。参观的集邮者络绎不 绝。郭润康在前言中写道:“我这次个展是‘集邮资料展览’, 目的是想通过邮展来宣传我国近年来集邮事业发展的概况 及对集邮方法起一个启发作用。因之我的展品分为两大部 分。一是用邮品组成一部‘中华集邮联合会有关邮品集锦’, 收集自1982年集邮联成立以来的各种集邮活动的邮品,分 40个小题目,诸如全国集邮联一、二次代表大会、各省邮协 成立、学术活动、佳邮评选、全国邮展等,使人对当前我国的 集邮事业的蓬勃发展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二是展出各种集邮 书籍、杂志、报纸、剪报、内部资料近600种,显示集邮不仅是 收集邮票,还要收集集邮资料。‘惠我邮票,不如惠我以邮 识。’集邮资料是我们涉猎广泛邮识,提高集邮水平的无言老 师。我想通过邮展,能在这方面起到提示和启发的作用。”这 些资料都是在赠给任尔勤资料后再集存起来的,可见郭先生 的藏品是多么丰富。

   藏得多,自然读得多,写得多。郭润康长年与中药打交 道,又好动笔,解放后在责阳中医学院从教,担任中药系炮制 教研室主任,70年代曾写过不少科普文章,后被贵州省科普 创作协会吸收为会员。他的写作范围很广,从医药、人物、植 物、动物到节令和生活常识等,因而被同行戏称为“杂家”。郭 老回忆说,他开始集西邮,后来逐渐转入华邮。从大清、中华、 解放区、人民各个时期发行的邮票,还有商埠、客邮、地方票、 印花税票都集,邮品较杂,所以写的邮文也无一定范围,能写 什么就写什么,如同他的科普文章一样,他自认为是一名衬 托红花的绿叶,其实,他是一位中国邮界难得的“通才”和大 “秀才”。

   1978年以后,全国的集邮热兴起,郭润康将全部业余时间都投人到集邮之中。他于1981年组织了责阳集邮研究会 并担任会长。1982年2月26日,由他编写解说词的集邮电视 录像《雁翎之花》在贵州省电视台播出,影响很大。1982年8 月25日,他被选为全国集邮联理事后,各报刊稿约源源而 来,他经常撰稿的就有30多家,在几家集邮报上辟有专栏。 为《集邮辞典》撰写条目达400多个。

   特别是《中国集邮报》开辟了专门为初人集邮之门者答 疑的“郭老信箱”以后,国内外的许多集邮者纷纷来信,请求 他答疑和代办邮事,还有人要求代办其他事情。每天的信件 -摞摞,连拆都来不及,但郭润康仍不厌其烦,尽量给予回 复。实在忙不过来,就请人代复。

   由于每天忙于写作、复信,还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几乎 耗去了郭润康的全部精力和大部分工资,他很想将历年来的 邮文整理出版,怎奈力童有限,时间有限,只好等待。我到郭 润康家拜访时,便看到他的集邮书报被捆成一尺多高的“集 成包”,一包包地放在书架上、桌子上和窗台上,把房间挤得 满满的,好像一个图书馆。1994年贵阳老年邮友联谊会拟将 近三年会员发表的邮文汇编成册,特委托陈正淼先生前往郭 家协助。陈先生在郭家整整忙了 5天,才整理出了个头绪。

   人们发现,郭老每天回信用的纸,以及他写稿用的草稿 纸,多为各地来信的背面和学生考卷的背页,节俭得令人难 以置信。常言说,大集藏者往往是“富可敌国,穷无分文”,郭 老的富,是克制自己,富足别人,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

   郭老一生不沾烟酒,饮食以淸淡为主,即使对喜爱的甜 食和鱼虾,也很有节制。出席宴会,则坚持吃不过量。平曰再 忙,也要午睡。严格的生活规律,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了郭 老充沛的精力,使他年愈70,仍然宝刀不老,能以月产20篇 邮文的速度源源不断地为邮人奉献精神食粮。

   郭润康十分细心,他对1982年以来所发表的邮票收藏文章 都作了详细登记,总数已达1942篇,平均每年发表近200篇, 内容涉及邮品评介、邮集组织、邮坛趣闻、邮人修养、邮集理论探讨等多方面。集邮界公认,郭润康的邮票收藏文章,无论从 数量还是质量上看,都是全国屈指可数的。像这样的杂家, 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我在1993年写的专访文章中指出,郭老年事已高,许多 邮票收藏事已力不从心,呼吁各地集邮者尤其是初人邮门的人, 不要为了针头小事一封封信追赶郭老,更不要寄那些所谓 的“变色”错体、漏印邮票让郭老鉴别,还要郭老自费挂号寄 回。在目前,最紧要的,是认真研读郭老的文章,从“文如其 人”的邮文里学习郭老为中国的邮票收藏事业竭尽全力,无私奉 献的精神。






 

标签:
更多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黄寺大街23号  电话:15210093958 (微信同号)
    •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17063号-1
    • 版权所有:爱集邮网 2013-2025
    • 声明:网登载内容来自报纸、网络、新闻等等,文章及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偏向,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