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收藏
集邮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钱币收藏 >

方孔圆钱币的类型

来源:我爱集邮网 发布于 2014-01-17 阅读
    自秦统一之后,推行方孔圆钱形制成为中国历代统治者在钱币政策上的基本国策。在长达2000多年的时间,方孔圆钱形制特 征的变化、币值的变化、钱质的变化、性质的变化代有不同,形成了 名目众多的钱币类型,这里,仅就比较常见的钱币类型予以简单介绍。

   首先,从钱文性质的变化看,可以把钱币分成纪重钱、纪钱、 纪值钱、纪年号钱、纪国号钱、纪王号钱、纪监钱、纪局钱、纪数钱。 这一类钱币的含义已在前述文字中有所介绍,此不再赘述。

   其次,从铸造钱币工序的角度看,可以把钱币分成祖钱、母钱、 子钱、样钱以及镇库钱、开炉钱等,祖钱,是翩铸母钱的原始钱型, 因多系手工雕刻而成,又名“雕母”。通常有木质、牙质、铜质、锡质 四种,木、牙质作为样钱进贡主管官员或皇帝选用,铜与锡難母则 用于翻铸铸母。铜雕母质地优良、钱径大,轮郭与文字深竣,精美挺 劲,制作规整,地张上往往留有刻凿的痕迹。传世的雕母数量极为 稀少,目前所知最早的铜雕母为明代嘉靖通宝当十大钱。母钱,包 括雕母与铸母两类。铸母是翻砂钱币的钱模,有锚、铁、铅、铜几种 质地,传世绝少。
                  钱币回收
   现存最早的锡质铸母是“大元国宝”,铜质铸母是 宋代“大观通宝”折五钱与篆书体“淳熙元宝”折二钱,铜铸母的直 径介于雕母与流通钱币(子钱)之间,钱的边道呈现斜坡状,内郭边 有斜度,是工艺学“拔模斜度”的反映。钱文笔划瘦劲,字字精美,钱 身无刀痕。母钱是相对子钱而言,由铸母翻砂铸成的能够正式流通 的钱币就是子钱。样钱系指形体制作极为精致、文字图案特别淸晰 的样品钱币。它包括进呈样钱与部颁样钱两种。进呈样钱是古代
专门呈送给皇帝或主管官员选用审定的样品钱币,主要是雕母和 铸母。

   当选用样钱确定以后,便由中央户部或工部用雕母铸造成铸 母,选取其中样式精整者,颁发到外地的各钱监、局使用,做为铸钱 造币的法定根据。这样的钱币样品就是部颁样钱。镇库钱,在开炉 铸钱之初,为纪念或避邪而特意铸制的一种大钱。南唐时已有“大 唐镇库”,后代此类大钱有的并无“镇库”两字,却也具有同样性质。 有的钱体特大、重量逾常,即为镇库。淸咸丰时曾铸有重达几千克 一枚的咸丰通宝大铁钱,显然作为镇库之用。开炉钱,指用铸母开 炉铸造之后的第一批钱币。这类钱因钱模新用,从未受到磨损,因 此钱形、轮郭、文字、图案都特别得清晰、精整,与后铸的一些钱币 有着明显区别。

   再次,从钱币的质量来看,既有官铸的法定版式,也有民间私 铸的各种粗劣钱品,还有因钱币贬值时各种名目的小钱、榆荚、鸡 目、鹅目之流,以及因打磨、剪凿形成的钱币。如官炉钱,指官方设 炉或官方允许地方设炉铸造的钱币。一般来讲,规格一致,重如其 文,质量与成色均有明确规定,在铸造及加工修整工艺方面的要求 也比较高。所以官方除非常时期出现的贬值钱币外,通常情况下官 炉钱的质量要比私铸钱好一些。

   私铸钱,通称私钱,系民间不法团 伙、地方富豪及官僚私自设炉鼓铸的仿流通钱币。因私铸的目的在 于牟利,常常以次充好,搀杂铜、锡、铁之质,以廉价金属替代铜金 属,所铸之钱粗糙、薄平、文字漫灭而钱质恶劣,铢两类钱币绝大多 数重不如文。汉迄六朝之铝、铁之钱,多系通货膨胀时期的私铸之 物。误铸钱,因铸造时刻范或刻模以及工艺失误铸出的法定版式钱 币。如错范成的合面钱,正背均无钱文,系用两个背范铸成。合背 钱,正背两面均有钱文,钱文完全相同,系用两个面范铸成。这类误 铸钱,本身是一种操作失误造成的次品,本无足道哉。唯因其数撞 相对有限,而每每获得集币者的青睐。恶钱,通指钱质粗劣、重量甚 轻、形体薄小的钱币。也有将民间盗铸、私铸的粗劣之钱称作奸钱、悭钱的。
           钱币
   古代半两五铢钱使用的时间很长,钱质与形体的变化也很大, 对不同的类型遂衍生出许多民间称谓。如西汉早期行用的半两钱 中,有一种被称作“榆荚钱”或“荚钱”者,形容这种面文“半两”的钱 币如同榆树荚子一样轻薄细小,可知此钱恶劣程度。此钱穿孔较 大,钱体四边极其细小,重童仅有半克左右,距真正半两之重,相差 十倍有余。此钱一出,物价飞涨,以致于万钱不能得斗谷。鹅眼钱, 又名鸡目钱,形容钱体轻小如鹅眼、鸡目之类的劣小钱币。往往指 东汉末年至六朝时产生的劣质小“五铢”。磨廓钱,又名磨边钱,也 是五铢钱制中的一大类型。西汉晚期,钱币贬值。造币者在铸造钱 币之后,往往将铸好的钱,用打磨挫削的手段,将钱币边郭磨平。有 时甚至为了让钱币减重,以便“磨钱取熔”,将磨下的铜屑再拿去铸 钱,以致于将钱币原有的外廓都磨掉了,形成窄边或无边麻的钱。

   这类钱以西汉与东汉时的五铢最多见,是官方利用钱币进行盘剥 的一种手段。剪边钱与磨边钱性质相近,也是为盗铜、降低钱币造 价而剪掉钱币边廓的一种方法。两者所不同者,剪边钱是用剪刀剪 去钱边,而且往往因用力过度而剪坏钱体,不如磨边者圆整。考古 中发现了不少剪边钱,通常又称为“剪轮钱”。这种钱多见于两汉时 期,尤以剪轮五株比较常见。另外还有一种凿边钱,是用金属管状 凿凿成的。用凿子凿边之后,乘下一个完整圆环,叫做蜓环钱或线 环钱。西汉晚期王莽的“货泉”、东汉及六朝五铢中均有这类钱。据 文献记载,《宋书,颜峻传》上巳有蜓环钱之名,原指刘宋时的一种 私铸品。凿成的圆环,一般是用作回炉重铸的材料。但在“钱荒”之 时,也能参加流通,所以今天所发现的古币窖藏中时可见之,凿子 凿下的钱币内芯,也是一个圆形物,可以当作一枚钱来使用。这类 钱就叫做凿边钱。有的凿边伤及肉体,使内芯的文字仅剩下一半, 叫做对文钱。因为凿去的环外上尚有一半文字,两者可以对接,故 名对文。所以凿边钱及对文钱和蜒环钱是一钱变成二个钱,反映了钱币的贬值、减重,是经济衰退时的产物。

   小形的五铢钱,有时也被 叫作稚钱。稚有细小之意,而古代“射雉”游戏时,常使用小五铢钱, 因此得名。由于民俗方面的原因,汉迄六朝的钱币还有一些极其有 趣的称谓。如王莽时的“布泉”,十六国后赵石勒所铸的“丰货”两种 钱被称作“男钱”或“宜男钱”,这两钱的钱文壮实,外郭高竣,直径 较大,较一般钱为厚壮广大。古代男子为壮阳之象征,因得“男钱” 之名。相传孕妇佩戴布泉或丰货,可以得育男儿,从此形成风俗。

   直到唐代,文学家段成式的诗中,还有“私家男钱压鬂低”之句,可见 唐代尚流行佩戴男钱之风。既有男钱,遂又有女钱之称。女钱是相 对男钱而言,因女子相对柔弱巧小,遂将五铢钱币轻薄体小者称为 女钱。具体而言,凡是梁武帝时铸造的无边郭的五铢钱,都是比较 轻薄小形的。五铢之铸,从一开始就有外郭。而梁铸无铢无外郭是 个显著特征,又明显比通常五铢薄小,因称女钱。相传孕妇佩戴可 生育女孩。梁铸无郭五铢,还有个专门的名称“公式女钱”。由于此 钱系官方诏令专铸的无郭五铢小钱,因名公式女钱。然而事实上, 当时民间有私铸的无郭五铢,并常常与法定版式混杂行用。

   最后,从币值的多少与宝文的变化、不同的钱币功能来看,钱 币又可分成许多类型,如小平钱、折二钱、折三钱、折五钱、折十钱 以及当百钱、当千钱等等,还有通宝钱、元宝钱、重宝钱、圣宝钱、对 子钱、套子钱、权钞钱、权银钱和一些不属于流通货币但具有钱之 外形及部分钱币功能的金属铸品,如厌胜钱、吉语钱、八卦钱、撒帐 钱、庙宇钱、供养钱、佛脏钱、打马格钱、春钱、冥钱、瘗钱等等。

   小平钱,又称平钱、一文钱,即一枚充当一个钱的小钱。汉代五 铢多为币值折一的小钱。南北朝时出现了“文”的概念,到唐代形成 ―枚钱即一文钱的称谓,并一直影响到现代。小平钱是古代铸造数 量最大、传世最多、影响也最广的钱币。其钱径往往悬殊不一,重量 差距很大。通常钱径在2.3-2.6厘米之间,重量2.8-3.6克。折二钱,折即折合之义,也即是当的意思。指一枚可以充做二枚平钱使用的钱,其法定价值是小平钱的二倍。犹如今之二分钱与一分钱 的关系。通常而言,折二钱的钱径与重量都要大于小平钱,多数钱径27-1 2.9厘米,重5-8克。在非常时期,有的折二钱甚至形体 与重量比正常的平钱还轻薄劣小,加上有的钱币上并无文字标明 其价值,这是需要注意区分的。折三钱与折五钱,是指一枚可以当 三或五文,充作三或五枚平钱使用的钱。折三钱历史上铸造较少, 钱径多在2.9-3.2厘米之间,重量多为8-12克。折五钱上有铸 “五”或“当五”者,一般钱径3.2-3.6厘米,重轻悬殊很大。

   折十及 以上的折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当百、当二百、当五百、当千、当二 千、当五千、当万钱,均是高面额的大钱。封建时期,每当经济衰微 时便铸造虚价大钱应付危机,结果恶性循环。许多高面额钱币,其 形制与平钱相同或稍大一些,但规定的价值却相差许多,反映出统 治者用不等价交换的手法暴敛巧取,搜刮民财。如王莽始俦“大泉 五十”,一枚可兑换50枚五铢钱,其重量仅相当于2.4个五株的铜 料,便掠取了 50个五铢铜料,获利高达20多倍,五代刘守光铸“应 天元宝”,钱径3.7厘米。其大小与通常的折十钱相近。但因钱背 铸一“万”字,竟可一枚折兑万枚五铢平钱,获利更是千倍以上,无 愧是方孔圆形铜钱中最高的大钱了。

   唐代以后,钱币上出现了“宝”字,遂有各种宝文钱的出现。通 宝钱意喻可以长期流通不绝,是通行宝货。它是宝文钱中行用时间 最长的一种,从唐代开始到民国初“福建通宝”,先后沿用了 1000 多年。元宝钱源于唐“开元通宝”的旋读。按照上右下左顺序,就变 成“开通元宝”,这一读法在唐代即已出现。元字在古代含有大的意 思,如混元、元元等,故元宝也就是大宝。把钱币作为大宝,可见当 时人对通货的珍视。元宝钱不及通宝钱流行,它主要在唐宋元时行 用,元末至明淸时期的数百年间,仅淸咸丰朝铸过元宝钱,其各均为通宝钱。重宝钱,始见之唐代“乾元重宝”。重宝的含义是双重, 一般两个或两个以上始为重复,所以“重宝”均是折二以上的钱币,如折二、三、五、十以及更大的面值。重宝中绝无面值一文的小平 钱。这是它与通宝、元宝最主要的区别之处。圣宝钱,为晚淸时期 由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铸行的铜质钱币。钱面多四字“太平天国” 或两字“天国”,背文铸“圣宝"两字。洪秀全创上帝会,信奉耶稣为 “上帝”、“救世圣主”,其所设置的各种机构及用物均加“圣”字,如 军粮为“圣粮”,仓库为“圣库”,军队为“圣兵”,钱币则为“圣宝”。

   套子钱最早的雏形是王莽的六泉、十布。后来的东吴铸币、北 宋徽宗时的大观套子钱逐渐成熟。综其特点是由多枚价值不同、大 小不同、重童不同但钱质与形制相同的钱组成的一套钱币,它们相 互之间有着比较稳定的递进兑换币值的关系。它们的面文有的标 明不同价值,有的则完全相同,只有相互比较才能分出大小,这类 钱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钱币系列化的标志。对子钱属另外 一种性质。它的特点是除钱文的书法不同以外,二或三枚钱币的其 它形制、特点完全相同,成双成对,独具特色。对宝钱是年号钱币时 期的特有现象,系指在一个年号内同时铸造了两种或更多种年号 相同而宝文不同的钱币,唐代所铸的大历元宝与通宝是对宝钱的 先声,五代两宋时达到鼎盛时期。宋代有21个年号同时铸造通宝、 元宝钱,有3个年号同时铸通宝、重宝钱,有6个年号同时铸通宝、 元宝、重宝钱。

   其中尤以南宋嘉定年间铸的对宝钱最为复杂,不同 宝文多达20余种,在钱币史上创下一项空前绝后的记录。在宋元 时期,随着纸币的使用,还出现了一种专铸的以兑换纸钞的权钞 钱,是钱币发展过程中殊为奇特的现象。元顺帝至正年间发行的一 套五种币值的权钞钱,钱面文“至正之宝”,背文除均有“吉权钞” 等字以外,还分别铸有壹分、伍分、壹钱五、贰钱五、五钱字样,标明 可兑换纸币的数额。在纸币初行时期,常常用纸币兑换铜钱。这时 却可以用铜币换纸币,说明了元代纸币使用的广泛和钱币行用衰 微的历史情况。方孔圆钱中,还有一种类似权钞钱性质的权银钱, 其不同之处在于钱体上铸有与银比值兑换的文字,用这种铜钱可以兑换到一定数额的银币。权银钱始见于明代末期,清顺治时也铸 过。顺治十年至十七年间,铸一厘钱。面文“顺治通宝”,背文穿左 为“一厘”,穿右为铸局名,计有户、工、江、浙等17局铸造。背文— 厘,指此钱可折换白银一厘或充当一厘银币使用,一千文便可折银 一两,故名权银钱。这种钱的产生是贵金属白银在流通中占有重要 地位的反映,同时它也为清初银、钱比价关系问题,提供了—个有 力证据。

   我国从汉代开始,出现了一类形似钱币而具有厌攘性质的金 属制品,或用作避邪、喜庆、纪念等诸多方面,通称这种钱形物为厌 胜钱、压胜钱、押胜钱。其由来是在长期使用方孔圆钱的过程中,人 们逐渐对钱币产生了拜物教,认为钱能通神,无所不能,甚至认为 钱上具有特殊的神力。这一认识在当时有其合理的因素。当时人 只看到有钱就能获得生活所必须的用品,能够扩大交往,获得种种 说不尽的好处,却并不知道钱币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商品交换的 媒介。所以,民间人士一旦遇到灾难之事,往往寄托破财消灾的心 愿,由此产生了佩戴钱币与钱形物的风俗,以为这样便能具备一些 神力,可以达到诅咒和祈祷魔怪、喜庆吉祥、驱邪避妖甚至心想事 成的目的。

   这种钱形物不是流通钱币,不能在经济交换中发生作 用,它是钱币使用的派生物,是中国传统的巫术文化、社会观念、宗 教信仰、意识形态在钱币上的折光反映,具有连绵不绝的强大生命 力。从汉代开始到淸代,各王朝的通货钱币都有类似的派生物,种 类十分繁杂。厌胜钱绝大多数是民间私自仿形铸造,再增加一些特 殊的形制、纹样、文字、图案,也有的是官方铸行的喜庆、大典封賜、 纪念币。唐代就有金、银质的开元通宝纪念币,文献上也有杨贵妃 賜安禄山“洗儿钱”的记载。多数厌胜钱是面有钱文,而背有星斗、 长剑、鱼龟、龙蛇、风云、人物、文字、花草等。其中吉语钱、八卦钱、 供养钱、撒帐钱、打马格钱,喜钱等是比较常见的。吉语钱系铸(刻)有吉语文字的钱形物品,包括在通行钱文面背铸吉语和以吉语为文、背铸图案两大类。始见于汉代,五铢钱上已见“君宜侯王”、 “长宜子孙”、“宜官秩吉”吉语,还有星号、日、月纹饰等。南北朝以 后的吉语钱有“大富大贵”、“天下太平”、“出入通泰”、“万年天子”、 “长寿富贵”等吉语,有的钱背加铸佛像、龟蛇等吉祥长寿之物。

   八卦钱,穿孔多为圆形,钱面为八卦图及卦名文字,背文为地支文字 和相对应的生属图形。此钱在民间最为流行,形制不一,持者多以 为可避邪恶保平安。道教中人也常携带它占卜算卦。庙宇钱,一名 寺观钱,指为修理寺庙开工或竣工时专铸的具有纪念性质的仿钱 形制品。此钱兴于元代,多数是官方颁赐给寺院的用品,钱面常用 年号或国号文字,还有“大昊天寺钱”、“大安福寺”等,形体较小。它 们虽是官方所铸,却非钱币可供流通,是统治者礼佛迷信的结果。 供养钱,性质与庙宇钱相似,是官方或寺院为供奉佛像专铸的仿钱 物品。其面文有“香花供养”、“宝珠菩萨”、“护圣”、“香殿”等。此钱 形制在元代颇为盛行。

   礼佛成为统治者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之一,因 此在进香朝奉之时,往往铸造专门的敬神钱币。撒帐钱是吉语钱中 的一类,多指在古代婚嫁喜庆之时使用的钱形物。钱上多有‘吉语祝 福,祝愿新人婚姻美满,多子多福,早生贵子。此钱类同于在新房床 上撒花果之举,是婚嫁民俗的一种用品。在不同区域,因传统不同, 撒帐钱的使用情况各异,传世数量不多。打马格钱,又称打马钱,是 古代文人雅士在打马游戏时使用的一种钱形用品,有类于棋子,上 面铸有文字和奔马图形。打马钱文多为古代名将和名马,如“唐将 散骑”、“追风之马”、“魏将吴起”、“千里之马”、“飞黄”、“赤兔”、“龙 驹”等,文字多达上百种。春钱,民俗文物之一,是民间风俗习惯中 所用的一种物品,通常在男婚女嫁时,由长者授及新婚者,告之以 房事秘闻,钱面常有男女交媾图形,背或有“风花雪月”文字。一说 春钱为妇女佩戴之物,多用金银制作。也有云“风花雪夜”钱为建筑 避火用物,置之房梁上避火灾。冥钱,或称瘗钱,是为死者殉葬专铸 的钱币,质地多样,形制不一。一般较小,也有大钱。铜质冥币多仿通货而铸,个别还有葬时纪年,颇为珍贵。近年出土发现的辽代“清 宁二年”、“太康六年”钱币,均系稀世钱珍。


标签:
更多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黄寺大街23号  电话:15210093958 (微信同号)
    •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17063号-1
    • 版权所有:爱集邮网 2013-2025
    • 声明:网登载内容来自报纸、网络、新闻等等,文章及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偏向,投资须谨慎。